所有數字化產品










過去幾年來,作為汽車行業發展的新方向,自動駕駛這一賽道玩家們的參與合作熱度正在持續升溫。
不同于特斯拉這類輔助駕駛廠商,通過逐步迭代實現自動駕駛,小馬智行從成立之初就專注于全棧自研開發L4級自動駕駛技術,在Robotaxi(自動駕駛出租車)賽道布局,用算法取代人類駕駛。
2016年,外號樓教主的“中國編程第一人”樓天城和前百度北美研發主任架構師彭軍聯合創立小馬智行,前者出人首席技術官,后者為首席執行官。
憑借技術大拿背書,小馬智行先后獲得紅杉資本、IDG資本、晨興資本、君聯資本、豐田、一汽集團等投資機構超過11億美元的融資。
2022年3月,小馬智行宣布完成D輪融資的首次交割,整體估值達85億美元,一舉成為國內估值最高的自動駕駛創企。
不過僅僅半年之后,自動駕駛行業就寒氣逼近,因為通往L4之路太過漫長。
兩年前,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兩種路線還有分庭抗禮之勢。
但如今,在特斯拉全球年銷百萬的席卷下,行業已經變了天。
當下,完全替代人類駕駛的技術路線并沒有找到最合適的商業落地模式,也很難再打動投資人。
相反,在智能駕駛領域,造車新勢力們已經嘗到了輔助駕駛商業化的甜頭。
比如,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軟件包已經賣到6.4萬元,蔚來Nio pilot也賣到了3.9萬元,小鵬汽車的軟件包售價為2萬/2.5萬。
資本市場的熱錢都流向了“更容易量產的”智能駕駛領域。
對于自動駕駛,行業里普遍的悲觀看法是,自動駕駛也許5年、10年都不會到來。
畢竟,L4自動駕駛路途太遠,無法大規模落地。如果中間始終是只有投入,沒有產出,那也許走到一半,資金鏈就斷裂了。
比如,Argo AI。
日前,曾估值高達73億美元,大眾、福特均投入超10億美元的自動駕駛獨角獸Argo AI突然宣告破產。
破產的主要原因是,通往L4的路太遠,福特與大眾也燒不動了。
除了Argo AI,主攻Roboturck(無人卡車)的自動駕駛公司圖森未來此前也上演了“罷免CEO"鬧劇,公司股價直接暴跌50%,市值蒸發近80億美元。
盡管在上個周末被炒CEO侯曉迪完成復仇,利用創始團隊多數股權投票權,重組了董事會,開除4名董事后,讓權力再次回到了創始管理團隊手中。
但是圖森未來的董事會成員只剩下侯曉迪,由于納斯達克對外部董事的最低人數有要求,這也讓圖森未來在未來面臨被納斯達克摘牌風險。
自動駕駛的寒冬,波及的不只是研發和提供技術方案的企業,甚至也直接影響到了更上游的供應商。
激光雷達元老級企業Ibeo宣布破產,落地難融資難成為其破產的重要原因。
另一邊,自動駕駛芯片巨頭,英特爾旗下的Mobileye估值曾高達500億美元,而IPO估值僅167億美元左右。
最終,上市首日Mobileye的股價在開盤時為每股26.71美元,最終收盤價格為28.97美元,上漲38%。但大約230億美元的市值也與其巔峰時期的500億美元估值相差甚遠。
據統計,2021年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發生融資事件112起,披露融資額累計達387億元。
而今年1月-10月,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發生融資事件只有67起,披露融資額累計達143億元。對比2021年同期,融資起數和融資額分別下降了約32%和61%。
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,資本也開始不看好自動駕駛,這意味著自動駕駛將步入寒冬。
沒有資本的支持,小馬智行們又該如何才能破局?等到小馬變良駒,不知要何日?
上一篇:沒有了
下一篇:沒有了
欄目: 自動駕駛
2022-11-15
5000款臻選科技產品,期待您的免費試用!
立即試用